套路贷司法解释的解读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专门针对“套路贷”行为进行了详细解读。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对套路贷的界定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将套路贷定义为“具有违法或犯罪性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隐瞒、暴力等手段从事民间借贷活动”。常见的套路贷手段包括:
虚假借贷合同:出借人故意虚构借贷事实或隐瞒重要借款信息,诱使借款人签订虚假借贷合同。
暴力催收:出借人利用暴力、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债务,给借款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
高额利息:出借人收取明显高于国家法定利率或者市场利率的利息,甚至以各种名目收取“砍头息”或“服务费”。
转贷倒贷:出借人将借款人为他人借贷提供担保,或者将借款人的债务转售他人,借机收取高额利息。
抵押物贬值:出借人为借款人提供贷款时,以明显高于市场价值的抵押物作为担保,借机牟取暴利。
套路贷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定,套路贷行为属于违法或者犯罪行为,可能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借款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虚假借贷合同,免除利息和违约金,并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收取的利息和违约金。
行政责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实施套路贷行为的机构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套路贷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等犯罪,可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
如何防范套路贷
为了避免陷入套路贷陷阱,借款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谨慎借贷:不要轻易向不熟悉的机构或个人借贷,尤其是承诺低息、无抵押的贷款。
仔细审查合同:借贷前仔细审查借贷合同,明确了解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重要信息,不签署不了解或不明确的合同。
保留证据:保留借款合同、转账记录、通信记录等证据,以备维权时使用。
遭遇暴力催收:如果遇到暴力催收,应第一时间报警并保留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