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停息挂账法律法规
不良贷款停息挂账是指经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协商一致,对暂时失去偿付能力但具有恢复偿付能力的企业,对其到期不能归还的本金、利息及罚息予以一定期限的部分或全部暂停计息,并相应延长贷款期限的做法。
不良贷款停息挂账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商业银行法》
《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信贷管理,对借款人履约情况进行监督。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与借款人协商采取重组、展期、停息挂账等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不良贷款停息挂账业务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不良贷款停息挂账业务的通知》对不良贷款停息挂账业务做出了具体规定。该通知规定了不良贷款停息挂账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期限等内容。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管理办法》于2004年发布。该办法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做出了规定,其中包括了不良贷款停息挂账的处理程序和相关要求。
《不良贷款认定管理办法》
《不良贷款认定管理办法》于2010年发布。该办法对不良贷款认定的标准和程序做出了相关规定。对于已纳入停息挂账管理的贷款,其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另行规定。
具体规定
不良贷款停息挂账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具体操作提出了以下规定:
适用范围:不良贷款停息挂账适用于暂时失去偿付能力但具有恢复偿付能力的企业。
条件:经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协商一致,借款人具有恢复偿付能力,且具备一定期限的还款计划。
程序: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签订《停息挂账协议》,约定停息挂账期限、暂停计息起止日期、暂停计息金额、延长贷款期限等事项。
期限:停息挂账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但经银行业金融机构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不良贷款停息挂账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妥善处置不良贷款,降低金融风险,促进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维护金融稳定。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