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最新法律规定,你知道吗?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活动日益频繁,但随之而来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金融市场稳定,我国近年来不断完善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
民间借贷的定义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通过借贷关系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民间借贷不包括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国家机关之间的借贷以及其他依法应当适用特别法律规定的借贷。
民间借贷利率上限
民间借贷利率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视为无效。借款人已支付的高于年利率24%的利息可向法院请求返还。贷款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提高利息。
借贷合同的要求
根据《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基本内容:
- 借款种类、金额、利率、借款期限等;
- 借款用途;
- 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
- 违约责任;
- 解决争议的方式等。
民间借贷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数额较小的,可以不采用书面形式。
利息计算方式
民间借贷利息的计算方式分为三种:
- 等额本息还款法:将本金和利息总额等分,按月归还;
- 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月归还相同本金,利息按剩余本金计算;
- 先息后本还款法:借款期内只还利息,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
违约责任
民间借贷双方违约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借款人逾期还款,贷款人可以催告,催告无效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 贷款人未按约放款,借款人可以催告,催告无效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 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贷款人可以终止合同,收回贷款并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和违约金。
证据收集
在民间借贷纠纷中,证据至关重要。建议借贷双方注意以下证据收集:
- 借贷合同;
- 借条;
- 转账记录;
- 聊天记录;
- 录音录像等。
及时收集并保存好证据,将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