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 500 元够不够立案:法院解释
借款合同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合同类型,但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未按时还款,导致债权人诉至法院。那么,借款 500 元够不够立案?法院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解释。
什么是立案?
立案是指法院受理诉讼请求并开始审判程序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及时立案。
立案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108 条规定,民事案件立案条件包括: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有明确的被告;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00 元借款是否满足立案条件
对于 500 元的借款合同,是否满足民事诉讼立案条件,法院通常会根据以下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借款合同是否合法有效,是否符合借贷合同的法律规定。
有无证据证明:债权人是否具有证据证明借款事实和借款金额。
诉讼成本与标的物价值:500 元的借款金额较小,起诉成本与标的物价值是否相匹配。
各地法院在实践中对 500 元借款是否立案的态度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普遍认为如果借款合同合法有效,债权人具有充分证据证明,诉讼成本与标的物价值相匹配,则可以立案。
法院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规定:“原告请求给付金钱的,即使金额较小,只要具有法律上的依据,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就应当立案。”
因此,借款 500 元是否够不够立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法院综合判断。如果满足立案条件,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