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条件与程序
立案是人民法院在接受当事人的起诉后,确认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决定正式受理该案件的诉讼程序。立案的条件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立案条件
1. 起诉主体适格:起诉人必须是具有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被诉主体适格:被诉人必须是被告或者具有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其他组织。
3. 请求民事权利救济:起诉人必须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益。
4. 诉讼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起诉人提出的主张必须有真实的依据和明确的法律依据。
5. 受诉法院管辖:起诉状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
6. 起诉形式合法:起诉状应符合相应的格式和要求。
立案程序
1. 提交起诉状:起诉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
2. 审查起诉状: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将对起诉状进行形式审查,检查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3. 决定立案或不立案: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将作出立案决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将作出不立案裁定。
4. 制作受理案件通知书:立案后,人民法院将向起诉人发放受理案件通知书。
5. 缴纳诉讼费用:起诉人应在收到受理案件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缴纳诉讼费用。
6. 送达应诉材料:人民法院将起诉状和证据复印件送达给被诉人。
7. 通知当事人开庭:人民法院将确定开庭审理的日期和时间,并通知当事人。
不是借3000才能立案起诉
立案条件和程序中并未规定必须涉及借款3000元才能立案起诉。只要符合上述的立案条件,无论是借款纠纷还是其他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均可以依法受理。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