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借1万不还构不构成诈骗?
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朋友之间借款不还是否构成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认定。
如何认定法律责任?
1. 借款时有明确的还款意愿。如果朋友借款时明确表示会还款,且有证据证明其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逾期不还,一般不构成诈骗罪。
2. 借款时有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如果朋友在借款时虚构了收入、职业或其他能证明其还款能力的事实,或者隐瞒了不影响还款能力的其他事实,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3. 借款数额较大。诈骗罪的数额起点标准为3000元,朋友间借款超过3000元且符合其他构成诈骗罪的要件,则可能认定为诈骗罪。
其他相关规定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如果朋友在借款后长期不还款,且有证据证明其有转移、隐匿财产等逃避还款的行为,或者有能力还款但不还款,则可以认定为诈骗罪。
情形 | 是否构成诈骗 |
---|---|
借款时明确表示会还款,有证据证明有还款能力,但逾期不还 | 一般不构成 |
借款时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 可能构成 |
借款数额较大 | 可能构成 |
借款后长期不还款,有逃避还款行为或有能力但不还款 | 可以认定为诈骗 |
朋友间借款不还是否构成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如果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数额较大等情节,且有证据证明借款人有非法占有目的,则可能认定为诈骗罪。因此,借款时应谨慎,注意保存借条等证据,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