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修改了多少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自2015年出台以来,迄今已历经多次修改。截至2021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已修改四次,分别于2015年、2017年、2020年和2021年进行。《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一)》于2015年颁布,对民间借贷的范围、利率、效力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二)》
2017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二)》发布,对原解释进行了补充完善,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修改:一是明确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年利率24%;二是规定了民间借贷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不再要求当事人办理抵押登记或公证手续;三是强化了借款人的还款义务,明确了借款人逾期还款的法律后果。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三)》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三)》,对原解释进行了再次修改和完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民间借贷纠纷中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二是规定了部分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即借贷双方因欺诈、胁迫等情形导致合同无效,但对于已偿还的部分,出借人有权请求受领人返还;三是完善了对恶意逃债行为的司法救济措施。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四)》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四)》,对原解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逾期利息的效力,司法保护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二是规定了自然人借贷用于生产经营或者消费的借款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三是明确了民间借贷纠纷中担保人的责任,以及出借人对担保人主张权利的时效期间。
综上所述,最高人民法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已历经四次修改,每次修改都对原解释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维护民间借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