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的起源
次贷危机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低利率和宽松的放贷标准鼓励了许多原本信用评分较低的人购买房屋。为了迎合这一不断增长的需求,银行开始提供次贷,这是针对信用评分较低借款人的高风险抵押贷款。
次贷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为了管理次贷风险,银行将次贷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MBS允许银行将次贷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将其风险转嫁出去。然而,次贷的低信用质量导致MBS的信用评级较低。
次贷违约和房屋止赎
随着房地产市场在2006年开始下滑,次贷借款人开始违约。由于信用评分较低,这些借款人支付抵押贷款的困难更大。随后,房屋止赎的数量激增,导致房屋价值急剧下降。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次贷违约导致MBS价值下跌。购买了MBS的金融机构也蒙受了损失。这些损失削弱了其资产负债表,导致流动性危机和信用违约掉期(CDS)市场冻结。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金融机构的困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连锁反应。信用紧缩导致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消费支出下降,经济活动放缓。最终,这场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并导致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
次贷危机后期的政策反应
为了应对次贷危机,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央行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注入流动性、降低利率和推出救助计划,旨在稳定金融体系并促进经济复苏。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