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利息司法解释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活动,保护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重新发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借贷司法解释》),明确了民间借贷利息的认定和保护规则。
利息认定
《借贷司法解释》规定,民间借贷利息的认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双方自愿约定原则:出借人和借款人可以自由约定利息,但约定利率不得超过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公序良俗原则:利息约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规定原则:利息约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利率调整的有关规定。
合法利息保护
对于合法利息,《借贷司法解释》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法院依法保护合法利息:人民法院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应依法保护出借人合法利息的请求。
利息上限规定:出借人主张的利息不得超过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超额利息返还:借款人已支付的超出合法利率部分的利息,应予返还出借人。
举证责任
在民间借贷利息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如下:
出借人主张利息:出借人应提供借据、利息约定书等证据证明其主张的利息。
借款人主张利息过高:借款人主张利息超过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的,应提供证据证明。
举证不能:出借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的利息的,不予支持;借款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利息超过合法利率的,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司法实践
《借贷司法解释》对于规范民间借贷利息,保护各方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严格执行《借贷司法解释》,依法认定民间借贷利息,保护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法院也积极打击高利贷行为,对于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行为,坚决依法查处。
综上所述,《借贷司法解释》对于民间借贷利息的认定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民间借贷活动,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法院在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应严格遵守《借贷司法解释》的规定,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