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利率如何界定
根据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约束。该规定将民间借贷利率划分为三个部分:
借款合同约定利率≤24%,司法保护。
借款合同约定利率>24%≤36%,司法不保护,部分还款部分不还。
借款合同约定利率>36%,司法不保护,全额还款。
最新规定及案例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1月4日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一》),对民间借贷利率的认定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约定利率的认定:对于民间借贷合同约定的利率,应结合合同内容、借款目的、资金来源等因素综合判断。
实际利率的计算:对于涉及利息计算、复利计算、费用收取等复杂情况,应根据借贷双方的实际执行情况计算实际利率。
法院审理原则: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将综合考虑利率水平、借贷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思、借款目的、资金来源、借贷期限等因素,对利率是否合法进行认定。
案例1:张某向李某借款10万元,双方约定利率为30%。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利率高于司法保护上限,遂判决张某偿还本金和24%的利息。
案例2:王某向赵某借款20万元,双方约定月息2%,但同时约定借款人逾期还款时需支付利息的10%作为违约金。法院审理后认为,违约金的约定属于民间借贷利率的一部分,将违约金计入实际利率,最终认定实际利率为27%,高于司法保护上限,遂判决王某偿还本金和24%的利息。
注意事项
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
明确借贷利率,并以书面形式约定。
警惕高利贷陷阱,切勿盲目借贷。
如遇民间借贷纠纷,及时收集证据,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