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基准利率
美联储基准利率,又称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金融体系中最关键的利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借贷以满足其流动性需求的利率。
历史变动
美联储基准利率自1970年以来经历了显着变动。
1970年代:高通货膨胀导致利率大幅上升,1980年达到21.54%。
1980年代:采取紧缩措施控制通胀,将利率降至1986年的3.5%。
1990年代:经济增长稳定,利率维持在3%至6%之间。
2000年代: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袭击导致利率下降,2004年达到1%。
2008年金融危机:为刺激经济,利率被降至接近零,这一水平一直持续到2015年。
2015-2018年:经济强劲复苏,利率逐步上调至2.5%。
2019-2020年: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利率下调,2020年3月达到0.25%。
2020年末至今:随着通胀飙升,利率自2022年3月起大幅提高,2023年2月达到4.5%-4.75%。
何时提高
美联储通常在以下情况下提高基准利率:
控制通胀:当通胀高于美联储的目标(2%)时,提高利率会抑制需求,从而减缓通胀。
促进经济稳定:当经济过热,失业率过低时,提高利率可以防止经济过热。
加强美元:提高基准利率可以吸引海外投资,从而加强美元。
对抗资产泡沫:当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时,提高利率可以防止泡沫破裂。
影响
提高美联储基准利率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影响:
借贷成本提高: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上升,投资和消费减少。
经济增长放缓:借贷成本上升抑制经济活动,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股票价格下跌:更高的利率会降低股市估值,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外汇汇率变化:提高利率会吸引海外投资,导致美元升值。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