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贷款诈骗罪是指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贷款诈骗罪属于结果犯,即只有在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后,导致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实际遭受经济损失,才构成犯罪。
结果犯的特征
结果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后,必须造成一定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的犯罪类型。贷款诈骗罪作为结果犯,具有以下特征:
有既遂和未遂之分:如果行为人实施的诈骗行为导致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实际遭受经济损失,则构成贷款诈骗罪既遂;如果行为人的诈骗行为未导致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遭受经济损失,则构成贷款诈骗罪未遂。
结果与行为有因果关系: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遭受的经济损失必须是由行为人的诈骗行为直接造成的,即行为人实施的诈骗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结果具有社会危害性: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遭受的经济损失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即数额较大),才具有社会危害性,才能构成犯罪。
贷款诈骗罪的常见行为手段
贷款诈骗罪的常见行为手段包括:
虚构抵押物或担保人,骗取贷款。
使用伪造的证明文件或虚假资料,骗取贷款。
隐瞒真实财务状况,骗取贷款。
骗取贷款后逃匿或转移资产,逃避还款。
司法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贷款诈骗罪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诈骗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遭受的经济损失数额。
行为人的认罪悔罪态度等。
贷款诈骗罪是一种危害金融秩序的严重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贷款诈骗罪的打击和防范尤为重要。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