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中的利率陷阱:借10万元放款8万元,利率低不低?
借款人向贷款人借入10万元,实际放款仅为8万元,这其中的2万元差额引发了利率计算的争议。借款人认为,应以实际放款金额为基准计算利率;而贷款人则坚持以借款合同中约定的10万元为基准。
利率计算的混乱:合同 vs 实际
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均应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其中包括利率的支付。因此,在借款合同中,如果约定以借款金额为基准计算利率,那么借款人就应按此约定履行还款义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贷款人为了规避监管和吸引客户,往往会采用"放款折扣"的方式,即借款人实际收到的贷款金额低于合同约定的金额。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给借款人带来一定的好处,但长期来看却存在较大的风险。
利率陷阱:隐形的高额利率
以借10万元放款8万元为例,如果合同约定的利率为10%,那么借款人每月需支付的利息为1000元。但由于实际收到的贷款金额仅为8万元,实际的年利率已上升至12.5%,远高于合同约定的利率。
这种隐性的高额利率会给借款人带来巨大的还款压力,甚至导致违约风险。因此,在借款前,借款人应仔细阅读借款合同,充分了解贷款利率的计算方式和实际放款金额,避免陷入利率陷阱。
监管整治:打击放款折扣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放款折扣行为进行了整治,并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例如,银保监会要求银行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提高贷款利率。
此外,人民银行也明确规定,贷款人在发放贷款时,应将贷款资金全额划入借款人的账户,不得扣除任何费用。
借10万元放款8万元,实际利率高于合同约定,是一种常见的利率陷阱。借款人在借款前应充分了解贷款利率的计算方式和实际放款金额,避免陷入利率陷阱。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放款折扣行为的整治,以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