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借4000不还,会被立案吗?追究哪些法律责任?
概念释义
网络小额贷款(如微信借款)是一种信用贷款,借款人通过网络渠道向贷款机构申请贷款,贷款机构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情况评估后发放贷款。
法律解读
1. 能否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1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犯罪事实可能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在微信借款中,如果借款人借款后逾期不还,且在催收后仍拒不偿还的,构成刑事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具体来说,微信借款逾期不还是否构成犯罪,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借款金额是否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是否造成损失
我国《刑法》第277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中,“数额较大”是指一万元以上,“数额巨大”是指三十万元以上。因此,如果微信借款逾期不还金额在1万元以上,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造成损失,则可能构成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2. 追究哪些法律责任
如果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经查证借款人构成诈骗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以下处罚:
有期徒刑
拘役
管制
同时,借款人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需向贷款机构偿还借款本金、利息以及相关费用。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微信借款逾期不还的纠纷,建议借款人:
根据自身还款能力借款,避免过度借贷
按时足额还款,维护个人信用
遇有困难时,及时与贷款机构沟通,协商还款方案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