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数:概念与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是衡量一家公司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财务指标,反映了公司在偿付利息费用方面的保障程度。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EBITDA) / 利息费用
计算说明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EBITDA):衡量公司核心运营利润,去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等非现金费用。
利息费用:利息支出,通常包括应付债券利息和银行贷款利息。
应用场景
利息保障倍数在以下场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评估债务偿还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较高的公司表明其拥有较强的债务偿还能力,可以满足利息支付并留下现金流用于其他业务需求。
比较不同公司的财务状况
同行业中,利息保障倍数较高的公司通常财务状况较好,信用风险较低。
识别财务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持续下降或低于特定阈值(通常为 1.5 至 2)可能表明公司面临财务风险,需要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状况。
影响因素
利息保障倍数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收入变动:收入增加将提高 EBITDA,进而提升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费用变动:利息费用增加将降低利息保障倍数。
折旧和摊销:较高的折旧和摊销将降低 EBITDA,进而降低利息保障倍数。
其他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场景外,利息保障倍数还可用于:
设定贷款条款: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可能会要求借款人维持一定的利息保障倍数。
债券评级:债券评级机构将利息保障倍数作为评估债券风险的因素之一。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