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律师支招
利息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贷款使用费,是贷款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对利息最高限额做出了明确规定,超过该限额的部分属于无效。
法定利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其四倍。超过四倍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又称贷款基准利率,是银行调整贷款利率的基础。我国央行定期发布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各商业银行制定贷款利率的参考基准。
借贷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可以约定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或下浮一定幅度。不过,上浮幅度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30%,下浮幅度不限。
超过法定利率的后果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法定利率,超出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仅需偿还合法部分的利息,而超过部分的利息,贷款人无权追偿。
值得注意的是,法定利率仅适用于民间借贷。对于银行贷款、消费金融贷款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其利率不受法定利率限制,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
律师支招
1. 合同明确利息约定
借贷双方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务必明确约定利息的支付方式、利率、计算方法等,避免出现纠纷。
2. 保留利率相关依据
借贷双方应保留好有关利率的证明材料,如银行贷款合同、民间借款合同、贷款发票等,以备争议发生时提供证据。
3. 协商解决利率纠纷
如果借贷双方因利率问题发生纠纷,应及时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公正处理。
4. 警惕高利贷陷阱
高利贷利率远超法定利率,借款人一旦陷入高利贷陷阱,将面临沉重的还款压力。因此,借款人应谨慎借贷,合理规划借款金额和还款能力。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