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但也有不少客户跟小广提到,在实践中构建基金组合时,经常不知道该买什么、该买多少。
今天,小广就跟大家介绍一种资产配置中常用的“核心-卫星”策略,以及我们如何应用这一策略构建基金组合。
什么是“核心-卫星”策略?
“核心-卫星”策略诞生于90年代,目前是全球投资市场主流的资产配置策略之一。全球著名的资产管理机构如先锋、瑞银、巴克莱等都在应用这一策略。
通常来说,“核心-卫星”策略是将资产分为两个部分:较高比例的核心部分、较低比例的卫星部分。
核心部分的配置一般占整体资产70-80%的比重,目标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追求稳健的长期收益。核心资产原则上不会频繁变动,仅进行少许调整,是整个组合的“压舱石”。
卫星部分则一般占资产20-30%的比例,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可以投资于风险较高的品种,风格以进攻为主。卫星资产通常会根据市场判断,进行相对高频的轮动操作。
核心资产和卫星资产的比重可以根据投资的风险偏好调整。
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并且希望获取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核心资产的配置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例如构建一个“核心(80-90%)+卫星(10-20%)”的组合。
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希望获取更高收益的投资者,则可以适度提高卫星资产比例,例如“核心(60-70%)+卫星(30-40%)”。
“核心-卫星”策略的优势?
这一策略在基金投资中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帮助呢?
首先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核心+卫星的搭配使得不同类别资产之间具有较低的相关性,可以降低单一类别资产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构建一种平衡。
其次是易于管理,“核心-卫星”策略有利于我们解决基金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低频交易和高频交易、稳健投资和超额收益之间的矛盾。
例如,小广经常见到投资者问“XX基金应该是长期持有还是见好就收”的问题,我们其实可以参考“核心-卫星”策略的逻辑,通过区分这只产品是属于核心仓位还是卫星仓位,确定好投资目标,再来判断是长期拿着,还是短期做个波段就卖掉。
如何实现“核心-卫星”的资产配置?
第一步
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设定“核心-卫星”的配置比例范围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当先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如预期收益是多少,为此能够承担的最大损失有多大,计划的投资期限有多长等等。
在确定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资产类别中进行搭配,确定符合自己投资目标的配置比例。
第二步
进行“核心”和“卫星”的具体配置
对于核心仓位,由于该部分是作为组合“压舱石”的存在,在具体品种的选择上,需要更注重风险的控制。
例如,稳健型投资者可以考虑将债券基金、“固收+”基金等作为核心资产;进取型投资者则可以考虑宽基指数基金,或者适合中长期持有的、过往业绩比较稳定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等等。
对于卫星仓位,定位则更加灵活,可以考虑将一些行业指数基金,或者行业主题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等作为卫星资产,通过密切跟踪市场走势变化,捕捉投资热点,以求增强收益。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