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基金公司如何破题?

最近资管圈常讲一句话,“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今天就基金公司应当承担的责任及解题的思路谈谈看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基金产品本身的收益率丰厚,但基民真正获得的收益却少得多。据统计,在2006-2020这十五年中,主动型股票基金业绩增长910.68%,年化收益率高达16.67%,而期间基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仅8.85%。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基金公司如何破题?

但2022年以来,在震荡市场下,不光基民赚钱难,“基金赚钱”也成了难题。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AI概念爆红,科创50指数收涨4.71%。然而,把握住机会的基金产品却寥寥无几:上半年混合型基金总指数下跌0.33%,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幅达1.48%。显然基金没吃到这波AI红利,更不用说基民了。

2022年基金公司年报陆续发布,在去年股票市场大幅收跌的情况下,公募的总规模和基金数量相比2021年末逆势维持正增长。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5.96万亿元,基金数量正式破万,达10431只。同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也没有少赚,有6家头部机构的管理费收入超过50亿元,几乎没有受到市场表现的影响。

数据凸显了一冷一热的尴尬局面:在艰难的市况下,基金产品赚钱越来越难。而无论基金是否赚钱,基民发现自己总是被收割的“韭菜”,基金公司却一直旱涝保收。于是,基民对于基金公司的信任降到了冰点。市场的戏谑口号演变成了“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

01 如何解决“基金赚钱”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厘清“基金赚钱”、“基金公司赚钱”、“基民赚钱”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民要想赚钱,有两项条件缺一不可。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说明:基民账户收益=基金产品收益+交易行为损益。

基金产品收益不难理解。如果基金产品本身都无法盈利,又何谈为持仓基民赚钱呢?基金公司责无旁贷要为基金产品“赚钱”负起责任。在此基础上,基金公司赚钱才有商业合理性。

此外,基民的交易行为对账户盈亏也有重大影响。如果基民顺人性地追涨杀跌、频繁申赎,这将极易产生交易行为损耗。从这一角度看,财富管理机构与基民的交互更直接,对基民的行为损益负有更大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基金公司就不用管了。事实上,基金公司在改变用户错误交易行为上也可以有所作为。

我们知道,基金产品收益由β(市场收益)和α(超额收益)构成。所谓基金产品赚钱,除了指绝对收益角度的净值上涨,也包含相对收益角度的“跑赢基准”。诚然基金产品最终要帮客户赚到实际收益,但如果遭遇熊市,能否跑赢业绩基准就成为衡量产品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如果你的基金老是亏钱、跑不赢同业或跑不赢基准,那么就要检视投资运作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仍大赚管理费,就有些不合情理了。

因此,基金公司应把做好基金产品业绩、为基民赚钱作为北极星目标。而做好产品业绩,要以长效的投研能力建设为核心要义。

公募基金行业经过20余年的市场化发展,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投研体系。基本涵盖从宏观到微观、从主观到量化、从固收到权益的多维框架,同时也实现了研究-投资-交易-风控的高效闭环。不过,这一体系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比如,基金风格漂移是近年来被投资者广为诟病的一点。普益标准2021年末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当年调研的19只中小盘主题基金中,仅4只符合中小盘定位,占比21%;而在55只医药主题基金中,多达17只不符合医药风格。

基金经理虽然都是专业投资人员,但基于不同的教育背景、行业经验、能力禀赋,每个人擅长的赛道和领域不完全相同。因为业绩压力而贸然投资不擅长的领域,很有可能得不偿失。因此,深耕投研优势、保持投资定力是基金公司需长期深化的战略方向。同时,基金公司要调整业绩考核方向,不以规模论英雄,重视产品的绝对和相对收益表现,倡导投资策略和风格的稳定性,不为短期压力而摇摆。

02 如何解决“基民不赚钱”的问题?

仅仅解决“基金赚钱”的问题还远远不够。从“基金赚钱”到“基民赚钱”,中间还隔着客户行为模式的鸿沟。客户天然具有追涨杀跌、追逐热点的人性弱点,而销售机构由于销售导向有意无意地助长了这一弱点,从而放大了客户的行为损耗。

客观来说,对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生存下去是第一要务。通常不得不迎合渠道和客户的节奏,从而投资让步于销售,以规模为核心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引领资管行业格局的重任便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头部机构身上。如果头部基金公司也一味迎合渠道和客户的偏好,以销带投,只会进一步加重行业内卷,背离“基民赚钱”的终极目标。所以,领头羊们要更有担当,引领行业长远健康发展。那么,头部基金公司在影响客户行为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克制对于“新发基金”的渴望,做好持营才是重中之重。

根据Wind统计(见下表),在我国公募基金市场的产品供给中,股票型和混合型这两类与A股息息相关的基金产品已发行超6500只,占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的60%。从持仓风格来看,近5成的持仓集中在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电子板块,所以这些基金在策略风格上的差异并不显著。投资者要想在这几千只同质化的产品中做出抉择,着实不易,特别容易产生频繁交易换仓的冲动,增加了行为损耗。

同时,由于产品频繁新发,老产品规模无法持续做大。我国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规模仅约10亿元,所有基金的平均规模也仅约20亿元。反观海外发达市场,以美国为例,共同基金发行只数尚未过万,平均每只基金的管理规模达2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70亿元。从数据上看,我国公募基金的平均规模仅为海外共同基金的1/10,并且每年仍有大量新发。

究其原因,无外乎为了迎合投资者及销售渠道“喜新厌旧”的心理。特别在行情高点,新发基金可以打造“超额配售”的热点,迅速获取规模增长。

在行情高点大量新发权益基金,造成大量投资者在高位买入,长期难以解套,已经成为行业的顽疾。头部基金公司应该带头打破这样顺人性发行新产品的怪圈,逆势而为。否则,让基民赚钱的目标很难实现。

与其不断运动式新发基金,不如扎扎实实把存量产品的持营做好,为已有的持有人创造收益。

第二,合理控制基金规模,不做超出能力边界的扩张。

基金公司对于基金规模和容量应有合理的评估。前述我们讨论了应该避免迷你基金现象,做大有投研能力支撑的好产品。但这个做大,并不是越大越好。

特别是对行业基金、主题基金而言,行业和主题本身容量有限,规模不可能“突破天花板”。资管行业有一句被反复验证的老话,“规模是业绩的敌人”。据研究统计,2022年,管理规模大于500亿元的股票基金经理的产品业绩均告负,最差的年度跌幅超23%,最大回撤超36%。

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一方面,基金规模越大,调仓、建仓时需要购买的股票数量就越多、金额就越大,建仓成本也越高。另一方面,大型基金对管理人的投研能力也是考验。随着管理规模的增长,为保证分散性和流动性,基金经理要不断扩充深度覆盖的股票圈。比如,一个20亿规模的基金可能聚焦50只股票就够了,如果增长到100亿,就需要跟踪100只甚至更多的股票,并且对这些股票的成交量和市值的要求也更高。

基金公司对于每个产品的规模上限应有清晰的规划,到了一定阶段就应封盘限购。当投研团队开拓了新的投资策略,扩大了股票研究覆盖范围,可以支撑起更大的规模后,再打开募集。

第三,携手财富管理机构,深化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行为。

近年来还有一个词被监管和市场广泛提及,即“基民获得感”。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说明:基民获得感=基民账户收益/基民预期收益。

基民的获得感并不完全取决于投资账户的绝对收益,而是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的比较。试想在牛市环境中,各大股指齐涨,基民对收益的预期也会高涨,当市场平均收益达到20%,对获得10%回报的投资者而言也是失望的;反之,在熊市环境中,如果市场平均下跌10%,而基民账户只跌了5%,对基民来说,体验感似乎也没那么差。

要想提升基民获得感,需要基金公司携手财富管理机构,持续深化投资者教育。笔者认为,投资者教育的核心在两方面:

一是帮助客户建立合理的收益预期,认知到自己的专业局限性。真正有效的投教应该让客户认识到投资的复杂和风险,认知到自己对投资的无法认知,从而转向寻求投顾服务。投资是一项极其专业的事情,个人和专业机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普通人靠自己的力量想跑赢市场,成功率微乎其微。所以,基金公司和财富管理机构要通过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投顾服务,让客户对自己的风险偏好、收益目标以及投资能力有更清晰的认知和定位,并对投资机构产生信任感,愿意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二是通过正确引导投资者申赎行为,正向影响其行为损益。业内常说,“三分投七分顾”。因为人性总喜欢买新赎旧、追涨杀跌,所以投资机构的引导作用便愈发重要了。基金公司必须坚持专业的择时判断,与财富管理机构携手做好投资者陪伴。在市场高位引导投资者审慎观察,避免冲动入场;在市场低位维持投资者信心,谨防冲动割肉。这有点类似护士的角色,让老百姓知道自己吃了什么药,做了什么治疗,帮助客户正确理解“药”的药效以及副作用。

“基民赚钱”这道题看似难解,实际基金公司大有可为,头部机构更应担起行业领军的重任:

要持续聚焦投研能力建设。把长效的投研体系建设作为核心战略目标,打造出能创造超额收益且有策略定力的投研能力,以此深化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要做好产品持营,克制“运动式新发”的冲动。头部机构不应为了迎合渠道和客户偏好而顺人性新发产品,而是要在合理控制规模的前提下,深耕存续产品的持营管理,重质量不重数量。

要联手财富平台,做好客户投教和陪伴。通过专业的投顾服务,帮助客户建立合理的收益预期,从而避免追涨杀跌,减少行为损耗。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在资管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收费模式、准入评价机制等方面,都有可以进一步探索、优化的空间。笔者后续也会另文做专题分析。

(杨峻为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

版权声明

1 本文地址:https://www.sunlonger.com/jijin/123789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2 本站内容除隼龙儿财经签约编辑原创以外,部分来源网络由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及AIGC生成仅供学习参考。
3 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服务用户,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管理员。
5 本站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转载违法违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内容,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申诉反馈,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部分内容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篇 2024年06月18日
下一篇 2024年06月18日

相关推荐

  • 新手选好基金的关键与投资技巧 |基金宝典

    对于新手来说,选择基金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过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是追求短期收益还是长期增值,或者是为了特定的财务目标(如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同时,评估自己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或债券型基金

    2024-09-14 21:32:10
    0 0
  • 基金基础篇:一文讲透指数基金,干货满满

    投资千万条,风险第一条。前言:对于基金投资而言,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指数基金,那么到底什么是指数基金呢?它有哪些魅力呢?指数基金的优缺点是啥呢?等一系列问题,本篇就来展开详解,一起往下!对于基金老手而言,可以选择性阅读!01一、什么是指数?在说指数基金之前,

    2024-09-14 21:32:07
    0 0
  • 基金在什么平台上买比较合理?

    购买基金的平台,各有特点和优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以下是一些基金购买平台:1. 基金公司官方网站或APP:- 优点:直接从基金公司购买,能获取最准确的产品信息和相关服务,有时还可能享受费率优惠,比如申购费折扣等;对自家基金产品的研究和理解更深入,能提供

    2024-09-14 21:32:02
    0 0
  • 购买货币基金有哪些技巧?

    来源:龙老解股以下是购买货币基金的一些技巧: **一、选择规模适中的基金** 一般来说,规模适中的货币基金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强,同时也能在操作上保持灵活性。如果规模过小,可能在应对大额赎回时面临流动性风险,并且在与银行等机构谈判获取更高利率时处于劣势;而规模过

    2024-09-14 21:31:59
    0 0
  • 【理财狮talk秀】债市也波动?别急,先看看这五要素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开年以来债券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关注,走出了非常亮眼的行情,不过也引发了市场和监管对于持续上涨背后潜在风险的担忧。自8月5日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债券价格持续下跌。走势相对较稳的债券为什么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

    2024-09-14 21:31:58
    0 0
  • 几种止损的方式

    XX股票跌了好多,需要止损吗?关于这个问题,相信炒股的朋友都遇到过。买入被套后,不少人会选择原地躺下,等待股价回归。但事实上,随着A股越来越成熟,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以往很多老股民的这个解套“经验”可能不那么灵了。运气不好的,甚至可能被套到退市!众所周知,投

    2024-09-14 21:31:56
    0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