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小伙伴和小广提到,自己打算进行资产配置,但在实践中构建基金组合时,却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买什么、买多少。
那么今天,小广就和大家介绍一种当前市场中主流的资产配置策略——“核心-卫星”策略,看看它能怎么帮助我们构建基金组合。
什么是“核心-卫星”策略?
“核心-卫星”策略诞生于9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简单来说,这一策略是将投资组合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比例较高的核心资产和比例较低的卫星资产,从而实现组合中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核心资产
核心资产是构成投资组合的主要部分,属于战略性配置的仓位,比例通常在60%~90%之间,原则上注重长期持有,不会频繁变动,起到“基本盘”的作用。它的目标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追求长期的、与市场平均水平相当的回报。
在具体基金的配置上,如果不想花太多精力去筛选主动型产品,其实大家可以直接考虑指数基金。
举个例子
稳健型的朋友可以考虑长债指数产品,例如中债7-10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进取型的朋友则可以考虑权益宽基指数产品,例如沪深300、创业板指、中证1000、科创50等等,它们的行业覆盖面较广,分布也比较均衡,是作为核心资产较好的选择。
卫星资产
卫星资产是投资组合中的辅助部分,属于战术性仓位,通常会根据市场判断进行相对高频的轮动操作。这部分资产在组合中的占比一般较小,常在10%~40%之间,主要是可以帮我们把握市场的阶段性机会,增强整个组合的收益率。
对于卫星资产,可以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考虑选择行业基金、风格主题基金、商品指数基金、QDII以及特定策略的基金等等。
“核心-卫星”策略如何实施?
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核心-卫星”策略呢?小广给大家总结了4个步骤。
1. 明确投资目标与风险偏好
明确自己的预期收益、可承受的风险水平、投资期限等等,只有确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确定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资产类别的配比。
2. 设定“核心-卫星”的比例范围
根据第一步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确定核心资产与卫星资产之间的配置比例了。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希望获取稳健收益,那就可以以稳健资产为核心,并适当提高比例,例如构建一个“核心80%-卫星20%”的组合;而如果你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想追求更高收益,则可以提高卫星资产的比例,例如变成“核心60%-卫星40%”。
3. 确定资产的选择
在具体基金的选择上,就如前文所言,核心部分可以选择能够代表市场平均表现的品类,数量上1~2只基金即可;卫星部分则可选择具有特定市场机会或能够提供超额收益的品类,数量不宜过多,一般3~4只即可。
还有一点需要大家牢记,就是不管在核心资产与卫星资产之间,还是在各自内部之间,在搭配上都要尽量选择相关性较低的品类,弱相关性是资产配置理念的重要原则。
比如说,如果你的核心资产是沪深300,那么卫星资产就不建议再选同为大盘蓝筹的产品,相反,创业板、中证1000、科创50等偏成长风格的指数或许会是更好的搭档。
4. 持续监控与调整
投资组合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核心和卫星资产的比例与初始的投资目标保持一致。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核心-卫星”策略并非一种固定死板的模型,如果市场环境、个人的风险偏好与投资目标出现了变化,策略也应随之动态调整。
“核心-卫星”策略的优势?
总体而言,“核心-卫星”策略的优势在于它结合了稳健和灵活两种投资风格,一方面考虑到了投资组合的基本收益和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又通过卫星资产捕捉市场机会,提高组合的整体收益潜力。
再者,这种策略也有利于我们解决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低频交易和高频交易之间的“矛盾”。
投资者经常会面临“XX基金到底是该长期持有,还是短期做个波段就走”的困惑,而“核心-卫星”策略就给出了很好的解题逻辑,我们可以先给某只产品定位,看它是属于核心资产还是卫星资产,再来判断是长期拿着还是短期内卖掉。
(文章来源: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丨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