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募基金份额突飞猛进,但是长期以来,A股市场上有一个显著现象是:公募跑不过沪深300指数,主动赢不了量化。这和巴菲特的论断:“主动型基金经理长期跑不赢指数”相吻合。
主观公募基金调仓较为主观,长期而言不存在估值的锚,缺乏可预测性。大部分时间行业暴露、风格暴露较为明显,投资者无所适从。
据券商前期公布的研报显示,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分化明显,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分别是-3.00%、-3.01%、-0.85%。其中,收益率为正的比例分别是31.73%、32.97%和43.14%。
2024年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下同)总规模净流出2620亿元,但是投资者净申购被动指数型基金3829亿元。可以看出哪怕是极端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于指数基金有着旺盛需求。
许多研究表明,大多数主动管理基金长期而言难以持续跑赢市场指数,这导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向指数基金。不管是国内也好,国外也罢,指数型投资可能是大势所趋。
一、基金分为哪几类?
主动型基金:由基金经理主动管理,旨在通过选股和市场时机选择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被动型基金:通常追踪特定的指数,如股票指数或债券指数,以复制市场表现。
指数基金:一种特殊的被动型基金,旨在复制特定指数的表现。
混合型基金:结合了股票和债券投资,旨在平衡风险和回报。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短期债券和其他货币市场工具,风险较低。
二、主动型基金
主动型基金是由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基金。主动型基金在2018年达到1.6万亿左右,2021年大幅增长231%,于2022年达到峰值5.68万亿的规模。之后开始出现回落。2023年全年,主动型基金规模缩水显著,特别是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净赎回较多。
三、被动型基金
被动型基金通常是追踪特定的指数。指数化投资已成为境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截至2023年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889只,较2022年底(753只)增长18.06%,年末市值总规模达到2.05万亿元,较2022年底(1.60亿元)增长28.13%。
其中权益型ETF市值达到1.7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约占A股总市值的2%。2024年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下同)总规模净流出2620亿元,但是投资者净申购被动指数型基金3829亿元。可以看出哪怕是极端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于指数基金有着旺盛需求。
四、混合型基金
近些年,受市场整体影响,基金市场遭遇了一场寒流,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热情大减。而其中最惨的,莫过于混合基金,混合型基金份额和规模双双呈现缩水态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混合基金在过去一年里的份额减少了1000多亿份,基金规模更是减少了6000多亿,业绩不好是主因。
五、当下公募基金投资体验不佳
从长期回报率来看,股市、基金都逃不过“均值回归”的宿命。股市有起有落,花无千日红,不会一直保持高收益。基金行业也是如此,一只基金雄起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暂,两三年的辉煌一过普遍会泯然众“基”。因此资产组合的重要性更重于跟风选择明星基金。选择估值合理的资产、构建合适的资产组合是投资者要做的,也许是时代机遇。
基金的成长之路上还笼罩着一个魔咒:日渐壮大的规模会带走昔日辉煌的业绩,历史不可重复,过往无论多么优异的业绩表现无法当作日后再创佳绩的保证。根据历史业绩挑选出一只能够长久战胜市场的积极管理型基金,几乎无法做到。
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投资年限超过10年的话,基本不会存在损失本金的风险,故而长期价值投资才是基金投资的“道”。但是相比于长期业绩,大部分基金经理更在意上市公司短期业绩波动,频繁买入卖出的高景气赛道,会增加潜在的税收成本、交易成本,从而助推市场大起大落的短期风险。
2024年以来,ETF延续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整体规模持续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2024年以来765只股票型ETF总规模达到14970亿份,整体规模增长1240亿份。
从多个ETF的一季报中可以看出中央汇金大举买入的迹象,大资金成为宽基指数ETF的“大买家”。随着ETF市场的蓬勃发展,ETF策略将会成为ETF投资的核心。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