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百亿规模的超庞大基金数量正在不断增多,截止今年9月,新成立的基金总发行份额已突破2万亿份。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购买基金,让基金经理来帮我们打理资产,但在此之前,你知道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是怎样的吗?假如基金下跌,又或者自己买的基金没追上热点,是不是都该怪基金经理?不妨一起来看看。
01 要不要“止损/止盈”
面对市场下跌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有一个疑问,XX股票大跌的时候,基金经理会不会为我们“止损”?
当然,在市场风格出现明显转换时,为了保障基金的收益,基金经理也会有节奏的进行个股的买/卖。但比起被动的被市场风格所影响,对大多数基金经理来说,“择股”往往更重要。
首先,“择股”是基金经理必须要做的,也是公募基金主要价值之所在 。对偏股型基金而,找到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在价格低估或合理时买入,以实现超额收益,这是基金经理的第一信条;而对偏债基金而言,也需要对个券进行信用评级,保证“不踩雷”。
而且,“择时”不仅对我们来说很难,对基金经理来说更难。一来,虽然大家都渴望投资总能实现“低买高卖”,但精准的预测每个拐点,这几乎无人能做到;此外,基金经理背后的资金量太庞大,想要“买卖调仓”的话,灵活性也会降低,一旦踏错节奏,后续会更加被动。
相比较而言,“择股”才是基金经理的天然和优势。基金经理背靠整个基金公司,有优秀的投研团队和数据,他们自身丰富且专业的知识,在选股上自然比我们选股的优势更大。
我们回看过去两年各行业的涨跌幅,去年前年表现不好的行业,今年涨幅都不错,行业的轮动并不如想象中规律,由此可见,想精准买中节点并不容易,但通过预测好赛道来获取可能的超额收益,实现的概率会更高一点。
02 要不要“追热点”?
除了希望基金经理可以精准“择时”之外,不少投资者还会对基金经理提出“灵魂提问”:为什么XX行业/板块都涨了这么多了,你也不配置一点?
如果基金经理看到哪个板块热度高就往哪里凑,一则,背负庞大的资金体量,这艘大船哪怕想也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掉头;二则,热点之间通常都存在“你涨我跌”的跷跷板效应,比如近半年来“茅指数”跟“宁组合”就是这种关系,盲目追涨就很容易被割韭菜了;最后,基金经理并不能对所有行业都了如指掌,比如擅长医疗行业的基金经理,即便看到了新能源板块涨得很多,在调仓之前,便需要谨慎的考虑。
所以,面对热点,基金经理会通过均衡配置来对冲板块的轮动。哪怕是主题风格明确的基金,在重点持仓股之外,也会持有风格不同的其它股票;而大多持有蓝筹股的基金,也会将个股分布在不同行业之间,分散风险。
此外,基金经理会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来均衡基金的风险与收益,,主要就是股票和债券两种大类资产,根据基金的性质来确定股/债的配置比例,并进行动态调整。
不过,基金经理也不是绝不“追热点”,在市场风格出现明显转换时,基金经理自然也会相应调整仓位,但这个调整不一定是追着热门行业去,也有可能是寻找其它景气行业,以获取不同行业和优质公司的成长性收益。
03 还要“日常管理”
当我们买入基金之后,最关心的自然是收益,对基金经理来说,保住收益背后就要做好基金的日常管理。
基金完成配置后,基金经理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管理。以偏股型基金为例,如果部分股票短期涨幅过大,严重偏离其价值,就需要卖出,同时寻找更具性价比的股票择机买入;同时,基金经理还需要根据申购或赎回的资金量,买入或卖出股票,保持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 。
总得来说,基金经理在实操中很多的投资决策,可能会跟我们想的有点不一样,他们必须要拥有成熟、完善的投资体系,这样业绩才可以延续。毕竟,运气赢得一时,体系长期制胜。
对我们来说,对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也能帮助我们调整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减少焦虑和烦躁 。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长远方能致胜。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