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的定义及我国法律规定标准
高利贷是指放款人违反法律规定,向借款人收取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我国法律对高利贷的定义和相关规定如下:
高利贷的法律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法律规定标准
我国法律将年利率36%作为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超过这一标准的利息约定均视为无效,借款人无需偿还。
判断高利贷的依据
利息标准:年利率超过36%;
放贷主体:非金融机构或个人;
借贷用途:不限于生产经营。
其他相关规定
《刑法》第225条规定,以高利放贷或者其他非法手段非法获取高额利润,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经营罪;
《民法典》第680条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利率超过国家规定利率的,借款人可以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部分的利息。
常见高利贷手段
高利贷放贷人常采取以下手段掩盖其违法行为:
以咨询费、服务费等名义收取利息;
采用复利、打包借贷方式抬高利息;
通过虚构借款合同、债权转让等方式逃避法律追究。
识别高利贷风险
借款人应警惕以下高利贷风险:
利率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借贷手续简便,无需提供充分的资质证明;
借款人面临催收骚扰、暴力威胁等非法讨债行为。
一旦发现陷入高利贷骗局,借款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