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新政落地,解读4月1日实施的政策调整细节
4月1日起,多项社保政策调整正式实施,涉及养老、医疗、生育等方面,对广大参保人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将解读这些政策调整细节,帮助大家及时了解最新社保动态。
养老保险
1. 调整退休年龄:自2025年起,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延迟,届时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退休。每年延迟3个月,至2035年完成延迟5年的目标,即男性65周岁、女性60周岁退休。
2. 提高缴费基数上限:2023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16716元/月,较2022年提高了2529元。
医疗保险
1. 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门诊慢特病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2023年报销比例为50%。重点关注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2. 调整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政策:除基本生育保险外,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为50%。
生育保险
1. 延长产假时长:女职工产假由98天延长至138天,其中产前假由15天延长至19天。同时,增加了陪产假,为男职工提供15天陪产假。
2. 扩大生育津贴覆盖范围:将参保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津贴保障范围。
3. 提高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企业缴费比例由0.8%提高至0.9%,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从0.2%提升至0.5%。
其他政策调整
1. 提高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由原先的2%提高至2.5%。
2. 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要求,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提高至20年。
3. 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每年缴纳12000元以内,享受税前扣税优惠。
以上政策调整均自2023年4月1日起实施。参保人应及时了解相关细则,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应对准备,以保障自己的社保权益。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