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养老保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正式实施的?
养老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在中国,最早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起源与试点
1951年,中国颁布《全国保险通则》,其中包含了有关养老保险的规定。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发布《关于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实行养老保险的试行办法》,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试点范围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
1958年,中国在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武汉等15个城市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国家补贴两部分组成。
正式实施
1978年,中国启动了市场经济改革,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1991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现代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
现代养老保险制度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原则,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职工退休后,可以领取养老金,保障老年生活。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制度完善
自1991年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中国不断完善养老保险政策,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2011年,中国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到城镇非企业就业人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2016年,中国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养老金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等。这些改革举措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和可持续性。
截至2022年,中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0亿人,覆盖率超过90%。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保障了亿万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