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工伤赔偿标准:法律规定的金额及其计算方式
工伤赔偿是指因工致伤或患职业病后,用人单位对职工给予的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小型工伤赔偿是指职工在工作中遭受轻微工伤事故,导致一定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由用人单位给予的赔偿。
法律规定的赔偿金额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小型工伤赔偿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般情况下,小型工伤赔偿的金额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丧失劳动能力等级评定费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一次性就业安置费
丧失劳动能力等级评定费
丧失劳动能力等级评定费是指工伤职工在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确定的丧失劳动能力等级所应支付的费用。其标准根据职工的伤残情况、年龄、工龄等因素确定。
丧失劳动能力等级评定费的计算公式为:
丧失劳动能力等级评定费 = 丧失劳动能力等级系数 × 职工月工资或收入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指工伤职工在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确定的永久性伤残等级所应支付的费用。其标准根据职工的伤残等级、工龄、户籍等因素确定。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公式为: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系数 × 职工月工资或收入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是指工伤职工在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后,因治疗工伤或职业病所发生的合理医疗费用,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确认后,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的费用。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根据职工的实际医疗费用、伤残等级、工龄等因素确定。
一次性就业安置费
一次性就业安置费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需调换工作,或经职业康复机构认定无法就业的,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的费用。
一次性就业安置费的标准根据职工的伤残等级、工龄、户籍等因素确定。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