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测算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测算表明,保障水平与覆盖人群密切相关。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城乡中未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居民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待遇水平的确定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包括:
个人缴费水平:缴费越多,将来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将来领取的养老金也越多。
退休时上年度养老金平均水平:全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本人历年缴费工资(缴费基数)的月平均值,按国家规定调整指数化后形成。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覆盖人群: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城乡中未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居民,包括:
城镇非户籍人口中符合规定条件的常住务工、经商、灵活就业人员;
农村户籍人员中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人员。
覆盖人群的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需求。
待遇水平:
待遇水平根据参保人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等因素计算。一般来说,缴费越多、缴费时间越长,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余额 ÷ 养老金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个人缴费年限 × 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养老金计发月数,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一般为139个月。
以北京为例,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每月3850元,缴费年限为20年,可领取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约为每月2400元。
总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覆盖人群、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等。保障水平与覆盖人群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完善,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将持续提升。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